2017考研交流群:378274572
想要考研成功,三个要点不可少,他们分别是目的、计划和行动。下面就来分别谈谈。
1、目的
目的是要做到什么计划就是如何在限定的时间内一步步达到目的行动则是具体每一步干什么,是计划的组成部分。分清这三者的层次,大家可以把目的转化为可实行的计划,然后每次只关注下一步行动,不断健全计划并推进自己到达目的。为了更好帮助大伙理解,我举例说明:
目的:
2017年考上研究生
计划:
2月1日&mdash6月30日:第一轮复习,夯实基础。
2月:第一轮复习开始
数学:完成《考研数学历年权威解析》
共XX套卷子,天天X套,XX天完成
第一周:完成XX套
第二周:完成XX套
……
英语:历年背单词
完成《考研英语超精读》共XX套,天天X篇,XX天完成。
第一周:完成XX套
第二周:完成XX套
……
完成《考研英语词语分频速记宝典》,天天背XX个新单词。
……
具体行动:
4月1日完成状况:
早上:完成《考研数学历年权威解析》X套
下午:完成《考研英语超精读》X套
晚上:背单词XX个
……
2、计划
有了目的之后,大家就能应该着手将目的分解,继续细化。这段时间你需要先根据计划自己去做一遍,考虑一下自己在每一科要达到目的需要做到什么,逐级分解,细化到如:每本要看的书每一遍阅读训练要做到什么程度,每一套数学卷子的每道大题学会到什么程度等等。但在制定计划时有三点应该注意:
第一,不要太细化,最小单位到周即可,前文的“天天XX页”不过是天天行动的参考,而非硬性任务。过于细化的计划混淆了计划和行动有什么区别,天天都拿出一张详尽无比的计划清单来决定今天的行动是糟糕无比的做法。制定计划的目的,在于帮助大家专注于眼前的行动,不必考虑过后的事情,同时又可以保证目前的行动的确可以帮助大家完成我们的目的,因此,过于细化的计划是完全错误的。个人经验,以周为单位最为适合。
第二,不要太超前,一周结束才制定下周的计划,1月结束才制定下月的计划,一个阶段结束才制定下个阶段的计划是正确的思路。在没开始行动之前,大家绝对不可能了解我们的计划是不是符合实质,大家对进度的估计可以会过于乐观或者过于悲观,比如我的计划过去包含一个星期看完张鑫老师的《考研政治思维脉络与考试知识点精析》,开始之后非常快就发现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任务。假如你的计划过于超前,那样一旦前面计划的实行状况与预期不同,你就势必需要调整后续计划,等到你完成每一步计划之后再细化下一步计划无疑是更好的选择。
第三,大家所拟定的计划应当是灵活的,伴随你行动的推进不断进步,趋向健全,计划也会有变动。可能在刚开始,大家只有很粗糙的阶段计划,只有第一个月、第一个星期的计划,伴随时间的流逝,愈加多的细化目的被制定成计划、被你所完成,你距离最后的目的也就愈加近。天天XX页、天天XX个单词,这种数据,事实上是计划和每天行动之间的桥梁,计算办法是:书的总页数/预计完成天数。这个办法好像不合理,由于同样是一页书,有的地方可能要看半个小时,有的地方可能只须五分钟。但从平均来看,你天天需要完成这么多,这个数字是保证计划完成的一个参考值,具体的调整应该交给每一天去做,而不是目前。
3、行动
有了如此的计划之后,大家就需要将计划转化为天天的行动。大家第一将天天划分为三个部分:早上、下午、晚上,然后好每一部分对应一个科目,依据“天天XX页”的提示安排今天的行动,并依据实质状况加以调整。天天实质完成的状况可以浮动,只须保证平均达到如此的水准即可。要紧的是,天天晚上都要对当天的行动状况加以回顾,同时根据计划制定明天的行动,如此周而复始,直到一周结束,在计划上记录下目前的实行状况,然后依据自己本周的完成状况制定下周的计划。那样目前,大家有了天天的行动列表,只须高效专注地完成下一步行动,其他的事情不需要再去多加考虑了。
考研其实就像一个浓缩的生活,拟定不一样的计划与目的,并完成,这不止是考研期间大家所需要做的,在生活的不同阶段,也都要贯彻这个习惯。如此坚持,一点一滴地进步并完成目的,生活必然会变得厚重而坚实。
生活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突然而已。时间转瞬即逝,而此时此刻,2017考研学子已经开始了考研之旅,无论前面的复习的道路有多么艰难,相信大伙都会一直坚持下去的。为了便捷大伙学习,中公考研特为广大学子推出2017考研OL乐学、全年集训、精品网课系列备考专题,所有你不知道的都会一一助你解决。同时,中公考研一直为大伙推出考研直播课堂,不出门就能轻松学习!